close
有關耐力運動的營養計畫
耐力運動員所需要的訓練計畫是很獨特與適合個人的, 那吃的食物也應該按照這樣的方向執行而不是跟平常吃的相同. 營養有一個跟運動雷同的觀念就是“NO ONE FIT ALL “ . 營養的需求是要跟身體狀況迎合(性別, 體型, 尺寸…)與訓練量, 當然, 好朋友也會喜歡與不喜歡同一種食物.
不論你是要參加馬拉松(21k. 42k ), 鐵人三項(奧運距離, 半程鐵人, 全程鐵人), 自行車活動(自我挑戰, 俱樂部聯賽).
不論是有興趣的參與還是有競賽的目標, 耐力運動的營養, 妳不能不知道!
接下來這幾點, 是對在準備一個活動的重點總結
- 針對自己競賽或活動請教專家適合的體重與身體組成(脂肪肌肉比例)
- 藉由多種類得食物攝取(五大類)取得足夠的熱量與營養
- 減少脂肪攝取
- 複合碳水化合物與纖維尤其重要
- 訓練完後30分鐘內藉由液體飲食將肌肉肝糖與流失的水份立刻補充
- 補充電解質或在食物中稍微攝取多些鹽分
- 將活動或競賽的飲食策略先練習過, 避免任何風險
- 補充鐵質與鈣質
- 酒精適量即可
我們其實都是運動員(這邊所提到的運動員是以NSCA美國國家肌力體能協會其定義, 意指ㄧ群人, 再制度規則下以個人動作技巧或身體能力參與與他人競爭), 可能一週的訓練(運動)時數會從7~ 20 小時不等, 甚至一天可能會有 2 ~ 3 次的頻率, 因此進食的計畫必須要讓身體可以渡過這些訓練的.
多數人可能認為蛋白質的補充, 也就是"吃肉才有力氣"之類的謠言往往在運動世界中被廣為流傳,但是碳水化合物的補充才能避免慢性碳水化合物損耗. 慢性損耗往往導致比賽表現下降,長期訓練表現下降, 單一訓練強度無法維持.
運動員至少要有70%的食物來源是碳水化合物, 包括了麵包, 義大利麵,米飯, 麥片,五穀,水果與豆類....等等 , 結束一節艱苦的訓練之後肌肉呈現耗竭的狀態所以需要即刻的補充, 而補充應該在當天持續的進行不中斷.
![]() |
相片出處:http://www.kybeef.com/education.aspx |
by Pitt Tseng reference : Current concepts in Sport Nutrition - Australian Institude of Sport 2004
Energy for Athletes - A Winning Diet - Australian Institude of Sport 2004
全站熱搜